首页 > 双创资讯 > 双创工作
双创工作
“保民生”“减税降费”等成各地两会热词
发布时间:2022-02-15 来源:宁夏众创空间共享服务平台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申佳平)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消息,2022年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按可比口径环比上升0.2点,连续3个月上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政策取向和力度之后,中小企业的信心不断恢复。与此同时,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也落地见效,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调,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有所回升,投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从而带动了分行业指数中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效益指数等都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但近期受疫情多点散发、原材料价格高企、海外订单和运力不足、用工难用工贵、融资难融资贵、人民币汇率升值、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物流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恢复和发展情况仍不乐观。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同时透露,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中小企业运行情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企业信心有所恢复。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各方面提高了对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的认识,加大了稳增长工作力度,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陆续落地见效,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有所恢复。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6,比上月上升0.5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2个行业持平。

  二是市场预期有待提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供给约束虽有所改善,但需求不振仍制约经济恢复,市场预期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特别是一季度经济走势不容乐观。1月市场指数为82.4,比上月回升0.2点,处于8个分项指数的次低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国内订单指数下降、4个行业销售价格指数下降。

  三是成本上升势头仍在延续。1月成本指数为115.3,比上月上升0.1点,说明成本继续上升,但上升的面有所收窄。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人力成本全面上升,但4个行业生产成本和3个行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

   四是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抬头。结构性信贷政策带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因拖欠账款情况多发,应收账款增加,流动资金不足和融资难仍困扰中小企业。1月资金指数为100.9,比上月下降0.1点,高于景气临界值100。其中,融资指数为90.6,下降0.5点;流动资金指数为85.8,下降0.1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7个行业融资指数有所下降、5个行业应收账款指数上升、8个行业流动资金指数下降。

  五是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稳岗就业政策助力就业市场保持总体平稳,但疫情反复以及春节临近、生产活动放缓导致劳动力供应放缓。1月劳动力指数为105.6,比上月上升0.1点。其中,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8.8,上升0.4点;供应指数为112.4,下降0.3点,高于景气临界值。

  六是企业效益有待提升。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但上下游行业和企业利润分化依然严峻,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下游,成本传导和议价能力差,加之疫情冲击,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时受到干扰,生存环境困难。1月效益指数为74.9,比上月回升0.4点,仍为8个分项指数中的最低值,处于历史较低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效益指数下降。

  七是企业投资意愿略有改善。随着能源、电力供应恢复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调,企业扩大生产积极性有所回升,投资需求有所释放。1月投入指数为83.8,比上月上升0.3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有所上升。

  八是行业景气状况继续分化。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或持平,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指数由降转升,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由升转降,批发零售业指数继续下降。景气较高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与景气较低的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差距在10个点左右。

  九是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指数分别为90.0、90.4、87.7和82.9,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指数均上升,分别上升0.4、0.1和1.3点,东北地区指数上升最为明显,但仍处于最低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社会普遍关注,各地方政府如何落实这一政策要求?怎样化解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如何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力度?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相继落幕,“保民生”“减税降费”“靠前发力”等成为各地两会热门词汇。聚焦积极的财政政策,多地提出将从深挖增收潜力、破解减收压力、提升政策效能等方面发力,为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添砖加瓦。

  合理安排收支预算

  今年各地的钱怎么收、怎么花?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合理安排预期收入、支出和债务规模等,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

  多地在预算草案中提到,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上调财政收支预期。例如,2022年,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6169.6亿元,增长4%;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400亿元左右,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以上;山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7650亿元,比上年增长5%;湖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446亿元,比上年增长6%。

  与之相呼应,支出也得到同步增长。例如,2022年,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134.79亿元,增长5%;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为5500亿元左右,增长5%;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7156亿元,增长4.3%;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769.41亿元,增长3%。

  “开年以来,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仍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各地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能够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用“真金白银”办好群众最关切的事,是各地今年预算安排的一个突出特点。四川省财政厅厅长何礼表示,2022年四川财政民生支出在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新增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了35亿元,重点支持老百姓关切的事,解决好包括义务教育教师的安身工程,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的提高等。

  江西2022年省级新增项目支出需安排160.5亿元,重点用于保障重大战略重要规划重点任务、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加大对困难市县转移支付、保障重大活动及重点工程等基本需要四个方面。

  各地还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北京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支出,2022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7.09亿元,下降1.1%;四川今年省级“三公”经费在原有压减基础上又压减了5%左右,确保更多资金用到民生上,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好作用。

  保市场主体是重点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是今年地方两会的焦点,多地表示将增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广东将研究制定一揽子助企纾困的财政支持政策,打好“组合拳”,与企业共渡难关。例如,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小额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支持优化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通过完善政策性担保、融资风险补偿等政策,促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等。

  “海南选择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细分领域居于前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培育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表示,海南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中央聚焦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成为高频词。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直面市场主体需求,落实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以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7%以上……

  多地减税降费还更加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湖南预计新增减负超400亿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增效。”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表示,湖南今年将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加大财源培育力度,堵塞新业态等领域征管漏洞,严禁违法违规乱征税费,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近年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出台,切实减轻了企业压力,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李旭红表示,要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各地需要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相关政策,积极简化减免税政策享受流程,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确保纳税人能够及时便利地享受相关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受经济下行压力、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今年地方财政“紧平衡”“紧运行”特征将更加明显,更需各地提升政策效能,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此前,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债补短板、稳增长作用。

  各地努力把工作往前赶。“中央财政提前批下达四川省政府债券1050亿元,加上去年结转的43亿元,全省今年可以提前安排的政府债券总共是1093亿元。”何礼表示,预计2月份将全面发行债券,把资金尽快投下去,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石建辉表示,今年湖南将努力争取中央资金政策倾斜,用好基建投资、政府债券等资金,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加有力。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注意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目前重庆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债务风险逐步缓释。”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商奎表示,今年重庆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强化对相关领域风险跟踪评估和应对,推进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产业、投资等政策更加顺畅地协同配合,以提高集成效应。

  “要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各地方政府还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李旭红建议,各地应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监督问责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及时收回结余资金等盘活存量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保障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