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创资讯 > 信息资讯
双创工作
李克强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贵州日报

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是“促进三个聚集”,即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人才队伍向农村聚集、公共资源向农村聚集,只有城市资源全面导向农村,全面涌进农村,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全国两会提出“六稳”“六保”要求,要全面补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短板,疫情影响背景下全力保障就业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加快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

  当前,全国两会提出“六稳”“六保”战略性经济调整要求。时下也是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最后之时,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六稳”“六保”可以说是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能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就业要素。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重要影响因素,可以深入引导“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紧紧抓住“就业核心”。就业促进生产,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引导投资需求。就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人民群众通过就业方式开展经济活动,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就业群体是社会关注的重要对象,大学生、农民工和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作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就业对象,疫情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合理有效引导就业群体进入不同行业,是保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效果,是推动脱贫攻坚之后快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更是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思路。

  要紧紧抓住“政策导向”。广大农村当前正是用人之际也是创新创业和锻炼人才的地方,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投入大量人才资源。引导企业按用工需要培训大学生、农民工,支持农民工及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创业,加快农村人才振兴。引导城市要素进入农村,特别是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完善农村“三块地”等农村发展资源确权颁证工作,加快完善要素流动平台,保证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经济链接为基础的城乡文化融合交流,促进产业振兴,支撑生态振兴,加快文化振兴。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广大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进入农村领域发展,充分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推动组织振兴。让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推动“六稳”的保障卡,实现“六保”的战略锤。促进脱贫攻坚之后快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抓手。

  全面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范围

  经济下行背景下,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但是,创新创业的关键之一是产业选择,因此围绕全省产业布局,以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中长期基础性优势产业、特色扶贫产业为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工作。支持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科技型创新创业,鼓励发展农村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关键之二是政策支持,以金融支持为重点,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在脱贫攻坚相关贷款产品基础上,开发适应主要产业、主要就业创业人员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缩短贷款审批周期,简化审批程序。同时,在土地流转、用工、产业补贴、免税支持、房租减免、以工代训、保险补贴等方面给予足够空间和支持。关键之三是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以大学毕业生、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农民工为重点,开展针对企业用工需要,创业需要的培训工作,以“用得着、针对性、短周期”为目标,简化流程颁发有关证书。关键之四是创业场所,支持在农村建立创业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区,已有相关产业园区要对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创业群体减免租金,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放宽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资金支持,让创业干事得到有效融资渠道。

  加强农村产权改革,搭建城乡要素流动平台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农村土地、荒山荒坡水域等资源性资产,及其他资本性资产纳入改革。通过确权颁证,构建要素交易平台,扩大动产抵押登记范围,把农村相关资产纳入信贷抵押登记范围,合理界定资产价值。以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开展农村产权改革工作,加强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带动就业创业向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方向前进。打通城乡之间经济资源合理流动的渠道,把城市要素引入农村,把农村资源经营权导向城市,促进城乡经济资源发展一体化。

  加强政策分类引导,缓解就业压力

  把就业群体引导进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开展战略性人才政策调整。将大学生及有关就业群体,开展包括继续留校开展第二学位、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取得有关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证书等在内的分流,降低全面放入社会带来的压力。一是大学生群体,要“下、留、外、动”相结合。“下”,重点引导进入农村发展领域,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议扩大“乡村教师、选调生、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计划规模,制定实施新的服务农村发展的人才专项计划,把大学生引导进入各农村发展领域。每村配置3-5名针对农村产业、教育、医疗等方向的用人指标,采取财政补贴加地方配套的方式解决工作待遇问题。“留”,一部分大学生引导就地创业,扩大金融支持及政策培训,创业管理和技术培训。鼓励大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开展第二学位、管理技术学习培训。“外”,积极与发达地区、对口合作省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优先录用贵州大学生进入相关单位工作,外送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国际市场。“动”,一部分大学生自由流动进入人才市场,在各自擅长领域自谋职业。二是农民工及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群体,要以创代就。同样,鼓励这部分人就地创新创业,就地就业,以小部分人创业代替就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要完善创业就业培训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简化用工、创业、金融支持等审批流程,让用人单位、管理部门、审批部门与农户之间距离缩短,用工信息、创业政策及服务及时到达农户,帮助有基础的农民工特别是有外出务工经验的人开展创业,就地吸纳相关人员工作,尤其重视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工作稳定性。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

  瞄准“十四五”规划执行时期经济社会特点,新基建及疫情影响下的未来产业预期,特别是瞄准2035年之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结合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把贵州12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布局进一步优化,以产权改革为契机,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对接城市发展要素,支持社区经济等特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就业结构优化方向,创业就业工作要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积极支持符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就业创业人员,提供优质创业就业服务。引导市场主体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领域,聚集优势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