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创资讯 > 信息资讯
双创工作
宁夏:人社服务“不见面、马上办”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宝湖社区的田立成老人, 最近在手机上下了个新软件———“掌上12333”。 “按要求操作, 动动眼, 摇摇头, 就能完成养老认证!”他笑道。

  办理人社业务, 正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 顺心, 这是宁夏许多群众的共同感受:

  开公司的张雅莉在网上就能为自己的企业办理社保业务, 节省了大量时间;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就医的卷烟厂职工顾金兵, 通过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平台直接完成住院费用结算, 免去跑腿报销之苦。

  “厅党组将‘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改革作为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全区人社系统以严之又严的标准, 细之又细的作风, 长之又长的韧劲,真抓实干,确保行风建设措施落地见效。”宁夏人社厅副厅长刘智谋表示。

  截至2018年6月底, 全区人社系统189项办理事项有160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占85%,提前实现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年底前可不见面办理事项达到80%的目标。

  促改革 提效能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银川市月牙湖乡的集镇上, 马生梅服装店生意总是特别好, 每天一早开门就有人光顾,人多时队都排到了门外。

  “我不是来买衣服的。” 正在排队的杨树英老人拿出一张卡。 卡是社保卡,也是银行卡, 不仅可以领取养老金、 低保补助、 高龄补贴等, 还能在线缴纳医疗、养老保险等各类费用。

  马生梅的服装店也是社保卡服务点。“每天多则200多笔业务, 最少也有100多笔, 服务了乡亲, 也带动了生意。” 马生梅介绍道。

  如今, 宁夏已累计制发第二代社保卡671.2万张, 户籍人口覆盖率达到98.4%, 人社部102项社保卡综合应用中的92项实现应用。

  一张卡的背后, 是一个平台在发挥作用, 而一个平台的应用, 则体现着让“百姓动手、数据跑腿”的新理念。

  自2012年开始发放社保卡, 宁夏人社厅便积极建设汇聚全区就业失业、 社保卡、社会保险等数据为一体的人社业务服务平台, 力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搭建起联通区、市、县、乡、村五级便民服务网,覆盖全区116家人社服务部门、250家基层民生保障中心、6528家医院药店、151家税务征收机构、978家金融服务网点、 2366个社保卡金融服务便民点。

  如今,服务触角不仅延伸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更翩然飞至参保人员的掌心中。

  “方便群众的过程其实也是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的过程。 目前, 宁夏 ‘掌上12333’ 手机APP已完成建设试点和全区推广应用任务, 帮助56万名退休人员不见面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占全部退休人员的54%。” 宁夏人社厅信息数据中心主任张进军介绍。

  为让百姓 “不推一扇门, 办成所有事”, 宁夏人社厅编制了 《区、 市、 县三级人社系统不见面办理事项目录》, 同时依托自治区政府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按 “外网受理、 内网办理、 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段推送、无偿代办”的要求, 在区本级启动上线10项、 镇村一级启动上线9项政务服务事项。 目前,“一号申请、 一窗受理、 一网通办” 的一站式服务已初步实现。

  治痛点 疏梗阻形成制度机制“聚能环”

  在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从过去的8个精简为两个,即便如此,仍只有寥寥数人来办理业务。 “过去主要是企业参保业务多,现在企业办事人员足不出户,用电脑便能办理,我们的窗口也以咨询为主了。”窗口工作人员陈茜说。

  “以前办社保业务的窗口数量最多,现在撤掉了一大半,节约出了更多人力来开展其他工作。”石嘴山市社保局局长刘兆明说。

  在宁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大厅,记者看到,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前端发起项,劳动合同备案、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和申报核定、就业失业登记等事项被整合成串联事项,企业只要在电子劳动合同上签章,即可自动生成劳动合同备案申请等后续串联事项, 不需再到实体大厅办理,参保单位负担大大减轻。

  据悉, 目前, 全区已有2.23万家参保单位开通网上人社并申报核定社会保险, 发放电子签章2.35万枚, 线上新增劳动合同6.63万件。

  为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宁夏人社厅专门成立了以厅党组书记、厅长为组长,厅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人社系统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领导小组,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进。

  《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工作方案》将自治区政府确定的2018年底80%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的目标任务, 提前到2018年6月底前完成。为此,各市、县 (区)制定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按日编排进度, 按月通报情况, 细耕 “责任田”,严格按 “十统一”和 “四必减”原则,对人社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流程再造。

  户籍限制、填表繁琐、无法就近办理等痛点、 堵点曾长期困扰城乡办事群众。2017年以来, 宁夏社保经办部门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 将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城乡居民特殊人员申报” “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待遇资格认证”等6项养老保险业务下沉至乡镇 (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城乡群众办理养老保险业务不再受户籍地限制,不再填写任何表格,只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就近办理。对非本地户籍人员按规定申请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证明。

  记者从宁夏社保局了解到,近日又有7项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下沉基层办理, 群众办事速度和质量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12月3日,自治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系统累计办结居民参保登记6.94万件, 待遇资格认证32.38万件,特殊人员申报8990件, 死亡待遇申请2.46万件, 定期领取待遇资格申报3.19万件。

  强规范 树形象唱响行风建设“好声音”

  群众评议行风由过去的倒数上升到2017年的第7名, 连续6年自治区效能考核为一等奖……近年来,自治区人社厅扭住行风建设关键点, 从源头上动真格、下功夫,成效显著。

  “行风就是环境, 行风就是形象, 行风就是战斗力。抓行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 一刻都不停顿。” 宁夏人社厅党组书记、 厅长王少林指出, “深化 ‘放管服’改革,加强行风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强化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使各项人社惠民政策落实到百姓身上,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窗口单位是人社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反映人社部门整体形象的一面 “镜子”。近年来,宁夏人社厅制定出台 《关于建立窗口单位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窗口单位服务规范 (试行)》 《窗口单位纪律要求》 等10多个内部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窗口服务单位 “五制” “四公开”“三亮明” “20个禁止” 等要求, 给干部作风戴上 “紧箍”, 对不敢担当、 庸懒散拖行为 “亮红灯”,构建起干部勤勉干事、担当干事、激情干事的动力机制。

  宁夏各市、县 (区)人社政务服务窗口将经办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以集成促高效、 整合促便捷、创新促服务。随着 “一网包办” “一窗通办” “同城通办”机制健全完善,预约办理、错时服务、上门办理、贴心帮办、一对一专办等生动实践也不断涌现,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提升。

  2014年以来, 宁夏人社厅还坚持每年研究谋划一项改进作风专项行动。 “改进作风服务提升年” “建立窗口单位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查三树·人社在行动”“五个人社” “五个社保” 建设等系列专项行动营造了全区人社系统一起动员、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竿子插到底的良好氛围。

  2018年, 除按月通报全区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进展情况外,厅党组组织召开了全区人社系统不见面审批改革工作推进会,先后两次安排厅领导带队,组成不见面审批改革督查组,对各市、县 (区)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单位,启动追责和问责机制,有力推动全区人社系统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提速增效。

  “作为推动人社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行风建设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力度常抓不懈。下一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将努力形成抓行风促工作、抓工作强行风的良性循环, 切实把行风建设抓经常、 抓具体、抓深入。” 宁夏纪委监委驻人社厅纪检监察组长于晓峰表示。